【开云官方登录入口
市场分析】6月20日,脑机接口概念股博济医药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目前正为脑科及人脑工程领域药物、脑神经科学方面的医疗器械提供临床研究服务。该股受投资者的背后,折射出脑机接口领域近期利好不断的火热态势,以及其蕴藏的广阔发展前景。
技术突破: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关键跨越
近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相关企业,开展了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这一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在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上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侵入式脑机接口需要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大脑皮层,能够更精准地采集神经信号,是目前脑机接口领域技术难度颇高、应用潜力颇大的方向之一。
与此同时,我国在半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由北京脑所与芯智达联合研究孵化的半侵入式智能脑机系统 “北脑一号” 已完成两批、5 例人体植入,受试者康复效果初显,目前正计划针对特定适应证准备正式注册临床试验。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介于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之间,通常需要在颅骨上钻孔但不植入大脑皮层,在精度和安全性上取得了较好的平衡。“北脑一号” 的临床进展,为脑机接口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路径。
更值得一提的是,“北脑二号” 侵入式智能脑机系统在国际上头次实现了猴子用意念拦截运动目标的突破。该系统将于年内完成微型无线全植入工程机的开发,并有望于明年进入临床验证阶段。这一系列技术突破,展现了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的完整创新链条,也预示着脑机接口技术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关键阶段。
政策助力:从顶层设计到产业落地的全面支持
脑机接口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今年以来,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例如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专门设立 “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 等价格项目,为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应用铺平了道路。这一政策举措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仅明确了脑机接口相关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也为医疗机构开展脑机接口临床应用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经济激励。
从地方层面来看,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加速脑机接口行业的发展。例如,1 月份,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印发《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 年)》,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到 2030 年前,实现高质量控脑,脑机接口产品全面实现临床应用,打造全球脑机接口产品创新高地,产业链核心环节实现自主可控。具体而言,方案规划了一系列侵入式、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进入医疗器械注册审批阶段,旨在帮助失明患者部分恢复视觉能力,帮助瘫痪患者部分恢复全身的触觉感知与运动能力,为难治性癫痫、重度抑郁症等脑疾病提供新型治疗手段。同时,方案还提出要实现脑机接口上游产业链基本国产化,推动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融合发展,打造国级脑机接口产业发展集聚区,使脑机接口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
市场前景:千亿级蓝海市场的崛起
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突破,正推动脑机接口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据相关数据预测,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有望在 2030 年达到 400 亿美元,并于 2040 年达到 1450 亿美元。而我国脑机接口的市场规模则有望在 2040 年超过 1200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26%。这一惊人的增长速度,凸显了脑机接口市场作为千亿级蓝海的巨大潜力。
结语
从技术突破到政策支持,再到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脑机接口领域正迎来庞大的发展机遇。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的快速进展,不仅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也为全球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业的不断壮大,脑机接口技术有望在未来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医疗模式,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健康和发展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本文由AI生成,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