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官方登录入口
企业新闻】6月24日晚间,未名医药发布一则重磅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北大未名(上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未名”)计划向四川固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固康药业”)增资4500万元,交易完成后将取得固康药业51%的股权,实现控股。这一举措,无疑为未名医药的未来发展之路埋下了重要伏笔,也在医药行业内引发广泛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固康药业成立于2012年11月27日,扎根于四川成都,是一家专注于
中药材采购加工、中药饮片研发、生产与销售的现代化中药行业供应链综合服务企业。
从财务数据来看,固康药业展现出良好的经营态势。2024年,其实现营业收入7392.75万元,净利润达415.01万元;进入2025年后,发展势头依旧强劲,前四个月就实现营收3533.74万元,净利润更是高达985.25万元。截至今年4月30日,固康药业资产总额为1.84亿元,净资产4453.43万元,稳健的财务表现为其在中药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反观未名医药,其业务版图横跨多个领域,涵盖干扰素、神经生长因子、生物医药CRO/CDMO、疫苗和
医药中间体等五大板块。公司旗下拥有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人干扰素α2b注射剂和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等产品,在生物医药领域占据一定市场地位。
然而,近年来未名医药的业绩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已连续三年陷入净亏损困境。2022年至2024年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5亿元、-3.32亿元、-1.37亿元,今年一季度,未名医药仍未能扭转亏损局面,实现归母净利润-3685.04万元,同比下降33.01%。
在这样的业绩压力下,未名医药此次增资控股固康药业的决策,彰显出其破局的决心。公告中明确指出,固康药业拥有成熟的商业化体系,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市场拥有一定份额和稳定的客户资源,这与未名医药现有业务在渠道网络及产品类型方面形成了良好的互补性。未名医药希望通过此次交易,完善自身医药产业链布局,主动挖掘在中药材、中药饮片领域以及生物性资产市场的潜在机遇。
就中药行业来看,未来市场前景广阔。政策层面,国家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大。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释放推动包括中药材在内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号。同年3月印发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部署了8方面21项重点任务。各地也纷纷响应,如云南制定《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计划到2027年全省中药材种植规模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全产业链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规模化种植。在质量监管上,推行中药材GAP认证,严格把控质量,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市场需求方面,国内养生保健热潮兴起,人们健康意识提升,对中草药用于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需求稳定增长,慢性病患者的增加也进一步刺激了对中药材的需求。国际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医药国际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外国人接受中医,对人参、金银花等特色中药材需求攀升,出口量逐年上升。据统计,我国中药类出口在2024年达到52.81亿美元,欧洲对有机认证的中草药需求年均增长12%。
技术革新也为中药材、中药饮片行业注入新活力。种植技术愈发科学高效,基因技术用于选育优良品种,无人机监测病虫害,智能化灌溉和施肥系统精准作业。加工技术的进步则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能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
提取物、保健品等多种形式。
在此背景下,固康药业作为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企业,拥有成熟商业化体系、一定市场与稳定客户资源,与未名医药现有业务互补性强。未名医药方面表示,控股固康药业后,将加速整合内外部资源,进一步提升资产运营效益。通过推动生物医药主业与中药领域的协同发展,有望实现业务多元化,降低单一业务带来的风险,增强公司整体竞争力。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评论